公司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水生态问题突出呼唤跨区域治理 京津冀水资源应一体化保护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赵娜

水生态问题有哪些?

京津冀都位于海河,海河是中国华北地区的*大水系,中国七大流域之一。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突出的桎梏。

那么,京津冀地区存在哪些水生态问题?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京津冀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国内人均水资源量的1/9。京津冀地区*近10年的年用水量均在250亿立方米左右。除了2012年外,其他年份产水量均小于用水量,资源性缺水问题十分突出。

农业用水量偏多

据统计,京津冀地区农业用水比例接近60%。其中,河北省农业用水比例为70%,天津为50%,北京市占比相对较低。

生态用水需求考虑不足

京津冀地区土地开发强度大于13%,分别在国内排名第2、3、9位。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设施较多,建有1200多座水库、1.1万多个闸坝。水利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造成水流不畅、生态流量匮乏等问题。

水污染问题突出

京津冀是国内水污染严重区域,2014年京津冀劣Ⅴ类水体断面占比超过40%,接近国内平均水平的5倍。为此,国家“水十条”要求,京津冀区域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

地下水超采

由于人口众多,高耗水行业企业大量存在,加上水的再生利用程度不高,导致除外流域调水之外,超采地下水成为当前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

有媒体报道,华北平原已形成全球*大的地下漏斗区。

日前,**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国内意义的新区。

白洋淀作为华北地区**大湖泊,被称为“华北明珠”,但现在水域面积比建国初缩小了1/3以上。新区开发建设要求以保护和修复白洋淀生态功能为前提,而白洋淀生态修复离不开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改善。这需要重点优化京津冀的水资源管理。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严重缺水地区,水污染形势严峻。以北京为例,每年约21亿立方米的水资源要维持约36亿立方米的需求,缺口达15亿立方米左右。

京津冀水资源如何实现协同发展,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做好顶层设计 整体进行配置

仅靠一地单打独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跨流域治理需要大家共同面对,合力攻坚。京津冀一体化,水资源保护也应一体化。

业内专家表示,京津冀地区水环境的整治同样需要打破行政区划,以京津冀地区为统一体,通过加大水资源保障、强化系统治理、实施地表地下与陆域海洋统筹管理、加强跨界污染防治等措施,构建京津冀水污染齐防共治格局。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永定河等“六河五湖”(永定河、滦河、北运河、大清河、潮白河、南运河和白洋淀、衡水湖、七里海、南大港、北大港)生态治理与修复。其中,永定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是2017年的一项重点任务。

永定河流域面积4.7万平方公里,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廊道,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存在流域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承载力弱、水污染严重、河道断流、生态系统退化、部分河段防洪能力不足等问题。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近日正式启动,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生态领域率先实现突破的着力点。

天津市代表团的包景岭等22名代表在今年国内两会上提出,充分发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作用,做好京津冀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的顶层规划。按照流域协调、区域联动的原则,对跨区域的主要河流要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做好顶层设计,明确生态水量及水质目标,合理制定河流纳污总量控制及水质达标方案,加强跨界水体的联合保护,强化跨界劣Ⅴ类水体、黑臭水体的联合治理。

“实现京津冀水资源一体化保护,应根据整体水资源分布情况、总量等进行统一配置,合理确定水资源开发强度。北京、天津发达地区在享受水资源统一配置的同时,水资源保护经费等也应在京津冀地区统筹安排使用。这是比较理想的方式。”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水环境部主任王东说。

王东表示,京津冀水资源优化配置时,应把生态用水放到优先位置。以前用水的排序是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把生态用水排在*后,会出现无法保障生态用水需求的问题。从目前水资源情况来看,生态用水应该提到**位。

节水开源并举 鼓励重复利用

在京津冀水资源紧缺情况下,如何发挥水*大的生态效益?

王东表示,当务之急是节水和再生水利用。“节水方面,农业是重中之重,而当前较为普遍的一个现象是一方面节水,一方面增加灌溉面积,*后一算总账,农业用水量减少有限。”他建议,在保障国家粮食**的情况下,进一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把耗水量高的农作物种植比例降低。同时改变种植方式,由一年种两季改为一年种一季。

国家“水十条”要求到2020年,京津冀区域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以上。

“从目前严峻的京津冀水环境态势来看,地方在落实‘水十条’任务时应自加压力。目前北京再生水利用率为26.4%,天津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8.5%,两市均已接近‘水十条’目标要求。河北省再生水利用率不足10%,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王东说。


环境保护部水环境管理司司长张波在环境保护部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无论城市和农村,水污染防治问题核心还是要在“用”字上做文章。如果不在循环利用上做文章,仅仅在末端治理上下功夫,往往是事倍功半。

北京、天津实行的阶梯水价,有利于促进再生水市场发展,替代新鲜水的使用。王东说:“将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充分利用价格杠杆鼓励多用再生水。再生水价格比清洁水价格要低很多,用水户才有使用再生水的意愿。”

节水不再是口头上喊喊而已,国家“水十条”把节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

王东强调,开源节流要并举,开源同样重要,而现在水资源保护工作中强调开源并不多。

区域保护优先 实现流域完整

各项措施应同时并进,切实恢复京津冀地区水生态系统,为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长期动力。同时,京津冀应当围绕水文建立生态保护体系,实现京津冀地区水文流域生态体系的完整性,滋养京津冀整个区域。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保护地友好体系发起人解焱建议,京津冀地区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不仅需要考虑各自小区域内的保护管理,还需要追本溯源,从源头抓起,同时注重洼地的储水,涵养地下水的能力,*后到入海口泥滩的保护。

“通过保护河流及其周边区域,建立水流的连通性,实现流域系统的完整性,恢复水文和生态;恢复沿海湿地,增强海岸带抗风险能力。”解焱说。

推进京津冀水资源保护一体化,要制定优先保护规划,宏观调控水资源利用和保护。那么,哪些区域属于优先保护水源区域?

解焱指出,白洋淀上游水库群、官厅水库区、密云水库区、潘家口水库区这些地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京津冀的水资源发展,是京津冀人民*重要的饮用水存储区,是优先保护的区域。